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新闻 >

2024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



2025-01-20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2024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

  这张“高分卷”是如何完成的?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成绩。

  过去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内部改革压力,我们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殊为不易。“高分卷”究竟是如何达成的?新的一年,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又该怎样立足优势、在变局中寻求新机,继续挑起经济大梁?

  抓好“稳”与“进” 巩固经济向好态势

  新增本外币贷款2.36万亿元,居全国第一;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九个第一”,成为我省这一年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过去一年,江苏经济“前高中稳后扬”。这条稳中有进的经济发展曲线,是全省上下在内需不足、外需承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等多重挑战下奋力拼出来的——

  保持“稳”,因地制宜放大优势。

  向海发展、耕海图强,过去一年,南黄海畔的如东县做足海洋文章:金光、桐昆等百亿元级重特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海洋产业产值超1500亿元。

  “我们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最大增量,坚定不移经略海洋。”省人大代表、如东县县长陈雷说,新的一年,如东将以海洋强县行动方案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液态空气储能、算力中心等LNG冷能梯级利用项目,力争今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5%以上。

  奋力“进”,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2024年,南京市玄武区没有挂牌一块土地,这在全省范围内屈指可数。也是同一年,玄武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位列南京市主城区第一。这是怎么实现的?

  “没有土地,面对断崖式的传统资源枯竭,我们原有产业没有这样巨大的能量来补充,必须转换思路。”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玄武区区长张志超表示,“玄武立足省会城市中心城区这一实际,抓住‘数’‘碳’的新兴动能,‘耕数字田,建数据港,汇国家云’,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来打造新生力量。”

  大力发展“耐心资本”,正是我省抓好“稳”与“进”这组关系的映照。

  2024年12月16日,由东吴证券主承销的江苏永钢集团低碳转型公司债券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创设全国首单民企低碳转型债券信用保护工具。省人大代表,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力表示,站在江苏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东吴证券聚焦苏州、江苏乃至长三角的重点产业,“我们继续强化投行、投资、研究联动,健全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陪伴式服务企业成长,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支撑。”

  转换“新”与“旧” 打造重要阵地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显著挑战的形势下,谁能够率先掌握新技术、新产业的主导权,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省人大代表、江苏金卫集团总经理居黛霞深有感触。金卫集团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其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一次性高端卫生用品智能装备及其产品,已出口至全球120多个国家,在国际上打出了品牌影响力。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过去一年,我省全力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科技更新,深化基础研究,应用更广泛。

  随着“AI+”大爆发,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愈发广泛。江苏卫生健康云影像、云检验平台陆续上线,省人民医院推出精准加号和自动候补新举措……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我省医疗领域融合应用的最新进展。在省人大代表、瑞慈医疗集团董事长方宜新看来,由政府推动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校、平台的四方紧密合作,是进一步优化“AI+医疗”应用空间的关键所在。

  产业焕新,向绿向新向智,成果更突出。

  去年,总部位于无锡的双良集团基于高端装备制造主业,发力未来能源新赛道,完成光伏、氢能、储能、绿电一体发展的产业链布局,推出世界产氢量最大的绿电智能制氢系统,这让省人大代表、双良集团董事长缪文彬信心满满,“集团将瞄准打造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的目标,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创新研发投入,积极布局碳捕集、二氧化碳储能、地热发电等新质领域。”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何更“丝滑”地深度融合?省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敬文书院院长钱振明表示,高校是科技创新策源地、企业是产业创新主体,深化校企合作,是统筹资源、推动“两个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路径。他建议:“应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动共建创新联合体,构建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把我省高校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发展优势。”

  着力“内”与“外” 用好“关键一招”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活力?省政协委员、苏州市大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明华在提案中建议,还需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覆盖面,加大对农村和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降低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增加即期消费。同时,通过稳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而在供给端,也需要更有力度的改革,拆除藩篱、保障流通。去年,我省率先出台省级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任务清单,推出85项年度营商环境改革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年度重点事项办件超760万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三年来,淮安依法强化涉企免罚轻罚,平均每年为企业减负2亿元。省政协委员、淮安市政协副主席、淮安市司法局副局长郑劲松深知,涉企检查是行政部门的权力,权力必须受到监管,“淮安将全面规范涉企执法,构建‘以案为鉴’行政监督一体联动机制,以‘服务者’的角色倾听企业诉求,回应企业所需。”

  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如何继续用好“关键一招”?“中江国际集团将紧扣做强做优做大目标,在国内进一步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投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市场布局深度融合;在海外通过全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海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逐步形成主业更加突出、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格局。”省政协委员、中江国际集团董事长宋勤波说。

  统筹“城”与“乡” 增进民生福祉

  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使农村和城市居民同步过上更好的生活。过去一年,我省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南北、城乡差距。

  青杉叠彩如画,河流碧波潋滟,高楼鳞次栉比……地处苏北的金湖县,先后获评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都市圈荷美田园”“新时代鱼米之乡”展现出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县域经济踩着两头,一头是中小城镇,一头是乡村。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大产城融合力度;围绕城乡优势互补,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省人大代表,金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吴佩坤历数当地的实践路径。

  跨江南下,溧阳是苏南地区唯一入选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的县级市,省人大代表、溧阳市市长周永强道出溧阳的“破题之策”——实施统筹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乡村全面振兴、全面绿色转型、县域治理现代化、新发展格局协同发展这5个“统筹协同”。比如,聚力全域旅游示范,培育建设旅居康养目的地,抢抓银发经济市场,挖掘内需潜力,努力在“促改革、稳增长、惠民生”过程中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付奇 安莹 倪方方 洪梦琪 何玥颐)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从六个方面读懂“江苏信心” 跟着代表委员一起读政府工作报告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