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3来源:江苏美术家网 |
“蜀山旧有东坡院,一带居民浅濑边;白捶家家哀玉响,青窑处处画溪烟”,这是明末清初陈维崧对蜀山风俗的生动描绘。“紫笋碧鲈时候,溪桥上,市贩争喧”,是孔良法儿时对蜀山最深刻的印象。 孔良法自幼喜爱书画。高中毕业后拜中学老师吴汝琏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画。1983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当时的周墅紫砂工艺厂)跟高级工艺美术师邵新和先生学习陶刻,第二年被选送到无锡市工艺美术学校进修深造。之后,逐步被推上了企业管理工作岗位。 孔良法紫砂作品:天球瓶 作为一介书生,对艺术的迷恋、追求从骨子里迸发出来。1996年,在著名书画家程十发先生推荐下,孔良法考进中国美术学院,主攻山水。从沈周的寒江独钓到郭熙的早春踏雪、从王蒙的青卞隐居到四高僧的淡墨烟云、从倪云林的清雅高致到李可染的层层叠加、从赵松雪的枯藤飞白到黄宾鸿的润含春雨,都得到了林海锺、童锺涛老师的精心指导。
孔良法紫砂作品:花开富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间,太湖朝晖夕阴的波涛、南京钟山细雨中的苍茫、北京香山红叶的怡静……乃至罗马斗兽场的雄伟、比萨斜塔的静谧、科隆大教堂的斑驳……也都相继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际。1998年回到宜兴后,孔良法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紫砂器的创作和雕刻工作。 孔良法紫砂作品:德钟 光阴荏苒,转眼之间,孔良法从艺之路已近30个春秋。30年的努力,总想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见、所闻能够揉和在一起,将他们表现在紫砂上,但进入这样的所谓“化境”是件不容易的事。 孔良法紫砂作品:长安夜雨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面对自然、面对古人的作品,每个人经历的不同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只有热爱生活,对生活有火一般热情且进行执着追求的人,才能创作出具有蓬勃生机的作品。 孔良法紫砂作品:景舟大石瓢 宜兴紫砂陶几百年传承,有它自身的规律。紫砂陶刻是紫砂装饰中最有人文价值的装饰手段,既不镶金也不嵌银,素面素心,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其他装饰手法无可比拟的。紫砂陶刻不是古代书画作品的照搬,“应物随形”有一个“壶化”的过程。“壶化”就是要根据器皿大小、形状的不同恰到好处地进行装饰。穷思竭虑,融“万趣”于神思。 孔良法紫砂作品:大彬如意 “韵”是判别一件艺术作品优劣的主要标志。“气韵生动”是每一件艺术作品所要追求的目标。陶刻中的刀法当然也有雅俗之分。作者将富于情感具有生机的每个点画在器皿上刻划出来。该重则重,该轻则轻;该疏的地方要疏,要密的地方要密,做到轻重徐疾,错落有致。这是作者自身修养在器皿上的体现。 孔良法为文化部领导介绍作品 “宜兴紫砂自明清以来,先有供春,后有大彬、鸣远、曼生、大亨等,几百年只几人,足见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学价值,俗者何以明白乎?”这是亚明先生对宜兴紫砂的感叹。 孔良法在京举办《境由心生》紫砂艺术展 宜兴紫砂一曰技,二曰艺,三曰道。我谓道者,师法自然,心想手随,勃发而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紫砂陶刻艺术是孔良法的毕生追求。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