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 略论林散之的水草

    林散之先生聪慧好学,诗、书、画无所不精。尤其草书,更是终身为之迷恋,矢志不移,展纸吮毫,手不停挥,自云:“草书以大王(注2)为宗,释怀素(注3)为体,王觉斯(注4)为友,董思白(注5)、祝希圣(注6)为宾。”先生熔众长为一炉、集群美为一体,取精用宏,融会贯通,开草书之新篇。...

    观点 日期:1990-12-16
  • 创作随感

    陈修范 前几年我曾到祖国的南方广东、福建一带去体验生活,除了在繁花似锦的公园,植物园观察写生外,我还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山区和原始森林。当我初次进入南国绿色世界的怀抱,置身于植物海洋之中时,一种奇异的新鲜感深深地使我陶醉了,各种各样美丽的景物,不断的激发着我的创作欲望,我感到自己原来的创作天地太狭小了,大自然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心胸顿觉开阔。我急于要把这些感受画出来,可是当我把写生素材拿出来构思时,却又茫然了,故有的构图章法等反而约束了我。在我意识到这一问题时,便有意的丢开这一切,而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南国绿色世...

    艺海拾贝 日期:1990-04-01
  • 意·情——陈之佛教授和他的工笔花鸟画

    陈修范 《小蓬莱阁画鉴》中有这样一段话:“作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大都工细较率笔为难。何也?率笔易见生趣,工细易近板俗也。李将军金壁楼台、黄要叔双钩重染,皆非数十年苦心孤诣,不能臻此神妙,写意点簇者,无非欺人语,甘苦当自知之。”今人从事工笔画的不多,从事工笔花鸟画的更少,而陈之佛教授(1896-1962)不仅是我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先驱者、著名的艺术...

    评论 日期:1989-01-01
  • 道路与开拓——论王学仲的新文人画(《夜泊画集》前言

    贺成 都姓俗时我姓雅,画书妙者少逢迎。天心不负人心苦,孤诣崛奇有大成。”这首诗既是王学仲砚边苦耕的肺腑之言,也是他掷地有声的艺术箴言。 早就知道王学仲先生是位能书善画的学者式艺术家,1983年得到一本王先生在日本任教时出版的《王学仲书画诗文集》。打开一看,不禁为之一惊—那广博的学识、磅礴的气势、深厚的书画功底、扑面而来的心意,使我爱不释手。近几年在同王先生的接触中聆听教诲,又从他的多次个展作品里获益匪浅,对其人其画有了深入的认识,得出一个结论:王学仲的书画艺术开创了中国新文人画道路,以崭新、独特的风格影响...

    艺海拾贝 日期:1988-05-01
  • 精鉴赏而善书画

    薛永年 我国古代有所谓“鉴者不画,画者不鉴”的主张,也许受这种绝对化主张的影响吧,在当代,虽然中青年国画家辈出,精鉴而善画者却稀如星凤,有之,便不能不想到萧平。大概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还是1983年,他就受到了美国研究中国画专家兼收藏家高居翰的邀请,与中年书画鉴赏专家杨新联袂访美,蜚声海外。 萧平六十年代毕业于江苏画院,在其后的近...

    评论 日期:1988-01-01
  • 以少胜多 野趣无穷——陈修范工笔花鸟画“江天暮雪图”欣赏

    潘高鹏杨朋照 《江天暮雪图》是江苏省国画院女画家陈修范1990年的作品。暮色之下,三竿芦苇、一只鹭鸶和几块矶石组成的初雪小景虽然简约,然而气韵生动、耐人寻味。面对画面,自可让人在静观沉思中生出许多联想来,便是这幅作品的魅力所在。 寻觅江天野趣,这是许多画家孜孜以求的课题,然而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陈修范女士认为,作品的趣味在于画家的生活积累与对生...

    评论 日期:1988-01-01
  • 香港“当代中国绘画研讨会”讨论的中国画理论问题

    黄鸿仪 时代背景:80年代改革开放的国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西方现代绘画及其观念的输入,画坛激起千重浪,形成美术界“85思潮”,一批新潮弄潮儿,掀起一股“反传统”浪潮,“革中国画命”之声风生浪涌,有人断言中国画已是“危机四伏”、“末日来临”,只配“进历史博物馆”⋯.在这历史时刻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世界性的《当代中国绘画研讨会》。我参加这个盛会并写下这篇文字发表在江苏省文化厅刊印的《美术理论文集》。 当代中国绘画研讨会纪实 为了倡导中国绘画的研究风气、发扬中国绘画的创造精神、促进和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香港...

    艺海拾贝 日期:1986-06-28
  • 陈之佛先生的开拓精神

    黄鸿仪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术界人士几乎都熟悉和敬仰一位身材不高、慈祥和蔼的画家。他额头宽阔,脸庞上常架着黑框眼镜,头顶上往后梳的蓬松长发与下巴一簇稀疏飘逸的胡须显现出那使人难以忘却的学者风度与诚挚谦逊的性格特征,令人肃然起敬。他就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美术教育家、工笔花鸟画家和工艺美术大师陈之佛先生。 陈之佛于1896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今浙江慈溪县)出生。原名绍本,学名之佛,又名杰,号雪翁。1912年考取浙江工业学校机织科。1918年考取留学日本官费生。翌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成绩优秀...

    艺海拾贝 日期:1986-04-01
  • 傅抱石先生的美学思想

    黄鸿仪 中国画艺术是一块积淀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宝石,它融汇着民族文化宝库中姐妹艺术(文学、书法、金石等)的精华,闪烁着中华民族思想的光辉。 哲学是文化的基石,艺术则是文化的精神花朵。所以具有民族、时代、社会特征的艺术,必须与其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相联系。成功的艺术作品不仅反映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也必然会反映其民族的性格、所处社会的时代精神和哲学观点。一个民族的灵魂可以从这个民族的哲学和艺术中呈现。闪烁着民族文化思想光辉的中国画正是依托着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古典美学的深厚背景。中国艺术所强调的“...

    艺海拾贝 日期:1985-11-01
  • 重视“美术失缺学”的研究

    黄鸿仪 对前人的成果和经验的整理、宣传、推广早已为人们所重视。而成功的反面——失败和挫折,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更谈不上系统研究。我们把专门研究失败和挫折方面的学问称为“失缺学”。对美术失缺方面的研究,我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从美术发展的整体观的角度来分析美术的失缺方面。(二)对美术史中的画家艺术道路的失缺研究。(三)对美术作品存在失缺问题的讨论。 解放后的三十六年,美术事业的发展是迅速的,成绩也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在这段时间里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有作为的画家,美术百花园中展出一幅幅成功的美术作品。但从...

    艺海拾贝 日期:1985-03-01